“肖”字作为姓氏,究竟是不是“挤”进百家姓的?
对于“萧”姓和“肖”姓的渊源,学界一直多有争议。有人认为我国推行简化字之后,“肖”成了“萧”的简化字,也有人认为中国原来就有“肖”姓,与“萧”姓的源流不同。就这个问题,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。
作者:董树人
“肖”字不是“挤”进百家姓的-1.jpg
徐昱 摄 新华社资料图
查阅我国几部权威性的语文词典,如《新华字典》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《新华词典》,“肖”一直有xiāo、xiào二音,早期“肖xiāo”的一个义项,为“萧(姓)的俗字”。
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,一些词典的编纂者大概认识到如上注释不大合适,《汉语大词典》(1993)、《中华字海》(1994)、《应用汉语词典》(2000)、《古今汉语词典》(2001)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2005)、《新华词典》(2013)都先后在“肖xiāo”下单列了一个“姓”的义项,纠正了把“肖”只作为“萧”(姓)的俗字的错误。
这样处理是有根据的。刘永生先生在《姓氏源流》(辽海出版社,2010)中说:“在历史上,‘萧’、‘肖’并非一姓。二者都是很古老的姓,春秋时就已并行。”可见说“肖”字“挤”进百家姓,是武断的,是缺乏事实根据的。由著名辞书学家李行健先生主持编写的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(2004),在“肖xiāo”的姓氏义项中专专指出:元代有肖乃台,可能也是为了说,“肖”用于姓氏,是老早就有的。
多数学者推测宋人编写的《百家姓》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,限于篇幅,不可能把当时全国所有的姓氏都收全,只收录了常用姓氏503个;那时候全国的姓氏数量,肯定远远不止这些。群众出版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《新编千家姓》(严扬帆著,1981),在第二部分“续百家姓”中增收了1852个姓氏,其中就有“肖”姓。
不过由于多重历史原因,自汉代以来,“肖”姓一直没有繁盛,使用人数比较少;而“萧”姓日渐繁衍以至于使用人数不断增多,繁盛至今。
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,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(1955)、《汉字简化方案》(1956)先后公布,许多人认为既然提倡使用笔画少的字,当用到姓氏“xiāo”时,自然愿意使用“肖”字而不愿意使用“萧”字,加之早期一批有影响的语文工具书的误导(把“肖”作为“萧”的俗字),更加重了这一错误的出现。不过,这主要出现在非xiāo姓人士的书写中,多数xiāo姓人士还是很在意别人是否把他的姓写错的;把别人的姓写错,是对别人的不尊重。那个时期究竟有多少人给自己改了姓,我缺乏社会语用调查,不好置喙,估计数量十分有限。因为经过一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封建文化教育,中国人形成了浓重的宗族观念,特别是看重自己的姓氏,认为它能够清晰地显示本宗族的传承脉络。因此,除去封建时代犯了重罪、逃避官府缉拿者,除去当今书写偷懒者和文化水平低下者,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、任何情况下,大多数人是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姓氏的。早期白话小说中经常出现某人说本人“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”,就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姓氏的严肃态度。
综上所述,我认为“肖”字不是“挤”进百家姓的。
来源:北京晚报
流程编辑:u017
版权声明: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改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