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子:
"洪天贵福"是谁?他是太平天国的幼王,天王洪秀全的长子。洪秀全在天京登基称王之后,在其长子洪天贵的名字后添加了一个"福",成为洪天贵福,寓意贵福双全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的名字或是一字名 ,或是二字名,从未见过三字名,洪秀全这个动作可谓脑洞大开,是一个创举。这个名字无疑寄托了洪秀全永葆社稷、代代为王的思想。况且,太平天国兴的是拜上帝教,西方的舶来品,所以取四字名也算符合"潮流"。
古人起名字的奥妙,从"洪天贵福"这个名字说起-1.jpg
太平天国
"洪天福贵"这个名字取得不错,但其人的结局却很悲惨,这两者之间有无必然联系?我们现代人的答案自然是否定,但是只要将时间的指针回溯不多,答案可能就迥然不同了!
一、 姓名的时代烙印
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。存在决定意识。人的取名也必然会受到时代、社会环境的影响。辛亥革命以前,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,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。辛亥革命以后,随着"五四"运动爆发,新文化、新思潮顺势而起,称字称号被视作封建传统,人们纷纷响应"一名主义",于是字号骤减,只用名字,一直延续至今。
在老一辈的人名中,带有"福禄寿喜,荣华富贵"等字眼的比较多,那是因为穷困思福所致。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公民的人名用字,往往随着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或社会变革而变易,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。
古人起名字的奥妙,从"洪天贵福"这个名字说起-2.jpg
宣传画
比如:
建国初期(1949-1950):郑解放、秦建国、叶南下;
抗美援朝时期(1951-1953):宋卫国、方卫平、邓援朝、姚抗美;
五十年代中期(1954-1957):高建设,申互助、童和平、张建强;
大跃进年代(1958-1959):孟跃进、潘胜天、戴红花、王超英;
六十年代(1963-1965):钱志农、董加耕、高学雷、艾学锋;
七十年代(1966-1976):董文革、张要武、郑红卫、于立新;
八十年代:韩振兴、李跃华、宋富旺、姜文明;
跨世纪:张千禧、文智飞、李翔;
近十来年:赵子涵、李思萌、钱瑞鑫。
从上列一个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中,不正可以看到共和国成立以来,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情况吗?
二、取名的目的观
1984年11月17日,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姓氏、人名用字分析统计成果鉴定会,从这次统计的结果看,取名用"红"字的频度建国后越来越高,第一时期(建国前)仅占0.1%,而到七十年代,则猛增至2.1%,跃居人名用字的首位。这是人名用字随时代而变化的典型例证。
通过不同时代人们的取名用字,还可以看出审美观念的差异。例如,今人视肥胖为不美。而在古时的某些朝代,特别是唐朝,却视"肥"为美,把肥胖看作是富态。古人用"肥"字作名字者,屡见于史,如春秋鲁国大夫季孙肥,西汉初年的齐悼王刘肥,南北朝的宇文什肥、闾大肥、长孙肥。北魏高育,曾被太武帝"赐爵肥如子"。皇帝竟用"肥"字赐爵,可见"肥"在当时之美妙动听了。
古人起名字的奥妙,从"洪天贵福"这个名字说起-3.jpg
刘肥
还有一类"盼子型"的发噱名字,如招弟、盼弟、跟弟、爱弟等。这类人名出现于"盲目生育"的年代,形象地反映出父母一心盼得儿子的愿望。听说一位姓张的,生有三个女儿,三人的名字颇有趣,大女儿叫张丽,说明他们夫妇当年还比较喜欢女儿;二女儿叫张弟,希望老二能带来一个弟弟,已流露出重男轻女的思想苗头;不料第三胎还是女孩,张氏夫妇哭笑不得,将三女取名为张多,明确表示他们盼子无望,再生下这个女儿完全是多此一举的了。这些含有男尊女卑偏见的名字,在今天大概再也不会出现了。
三、名字的"作用"
俗话说:"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落"。一个人的名字,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,或者招致灾祸。这方面,古往今来轶闻不少。
1.因名得福
清朝道光年间,安徽天长县的戴兰芬中了状元。他的金榜夺魁,全靠父母给他取了个好名。原来,那次殿试后,内部拟定的一甲第一名是江苏高邮县的史求。呈皇上审批时,道光帝一看"第一史求"(与"死囚"谐音),心中不悦当即勾去不取。再看到二甲第九名天长县戴兰芬时,不禁龙颜大悦。因天长县第九名谐含"天长地久"四字,戴兰芬与"代代兰芬"谐音。道光帝认为这是大清朝的祥瑞之兆,遂朱批戴兰芬为状元。
无独有偶,《清稗类钞》记载,礼部尚书胡长龄,早年参加殿试,他的卷子本在进呈皇上御批的十本之末。当时乾隆帝年岁已高,看到"胡长龄"这个名字心头一阵欣喜,笑道:"胡人乃长龄耶。"于是遂置第一,点为状元。清皇室是满族人,史称"胡人","胡人长龄"正合乾隆帝高寿。
古人起名字的奥妙,从"洪天贵福"这个名字说起-4.jpg
乾隆帝
凭着一个好姓名,一旦交上好运,不但能升官晋爵,还有被达官贵人招为乘龙快婿的。
北宋书画家米芾,为找女婿煞费苦心,因其有"洁癖",女婿也必须同样爱好洁净。某日有人向米芾介绍了一位姓段名拂字去尘的文士,米芾大喜:"拂矣又去尘,真吾婿也。"于是将段拂招为东床。
明世宗已酉年(1549年),严嵩当相,要求增加阁员,推荐了数人,均未合皇上心意。原来明世宗说过"重治本事为起"之语。最后点了茶陵人张文毅(名治)、余姚人李文安(名本)二人。李文安当时只是一个祭酒小官,名居末位,突然高升,满朝惊骇,后来才知道是他的名字(本)发挥了作用。
2.因名致祸
名字能给人带来好处,也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。
江南吴语中,凡事出意料之外谓之"出冷门"。这一俗语来源于一段姓名祸福的史实。明成祖朱棣时,其科状元原来已拟定为孙曰恭,呈请皇上审批,朱棣说:"曰恭"两字连在一起,不正是'暴'字吗?这样的名字岂能中状元!"正巧,同榜中有位吴县举子,名叫邢宽,"宽"与"暴"意义相反,于是该科状元就来了个以"宽"易"暴",赐给了邢宽。金榜一发,吴县豪门世族深感意外。按照历来规矩,状元总是出自高门望族,现在竟出在冷落贫寒的吴县邢门,这不是出在"冷门"中吗?
古人起名字的奥妙,从"洪天贵福"这个名字说起-5.jpg
明成祖
《清稗类钞》记载,同治戊辰年进士江苏人王国均,殿试已列入前十本卷,进呈皇上审批。考钦皇后说:"王国均三字之音,与'亡国君'相同。"心里老大不快。于是王国均被贬抑至三甲,以知县遣派安徽,后被议改为教职,在山阳当了二十年教书匠。
清皇室对取名用字作过严格规定,违者必加追究。嘉庆初年,领侍卫内大臣绵亿,因违反近支宗室命名规定(人名第二字要用"系"旁),私用"金"字偏旁为长子取名"奕铭"、次子取名"奕铢",遭到嘉庆帝严厉谴责:绵亿"自同疏远,是何居心?伊既以疏远自待,朕亦不以亲侄待伊,亲近差事,不便交伊管领。"除将奕铭、突铢分别改名为奕绘、奕额外,还命绵亿退出乾清门,革去领侍卫内大臣、管围大臣之职。为了一个区区的名字,竟丢掉了乌纱帽,这是绵亿做梦也没想到的。
古人起名字的奥妙,从"洪天贵福"这个名字说起-6.jpg
起名书籍
更有甚者。据《十驾斋养新录》记载,宋微宗政和八年七月,江西浮梁县丞陆元佐上书说,吏部曹官余大明,此名寓有篡位之意。"大明者,文王之德",且宫中御殿叫"神明馆",足见有取王者之实,故寓其名。又说,江西平乐县有一人叫"孙权",浮梁县有一人叫"刘顼",均有"名取霸者之迹,以寓其名",请求皇上依"寓意僭窃"的罪名处之。
呜呼!区区一个人名,竟可翻出无数奇闻,能令人喜,能令人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