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三位大姓,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其主要聚集地。当今萧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.56%,总人口大约在739万。
萧的名义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萧”姓-1.jpg
萧,又名荻,或名萧艾、荻蒿、牛尾蒿、艾蒿、香蒿。似白蒿,白叶茎粗科生,多者数十茎,有香气,古文香与芗通,也名芗蒿。萧可以供祭祀,也可以作点明之物。在商朝,商王的儿子被封在萧,其名曰子萧,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到处生长着萧,后来在此建立了萧国。
古萧国古址在今安徽萧县。至今萧县仍产大萧艾,每逢端午节,家家门首皆插萧艾,有香气。萧艾也可以灸疡疮、消肿,是一种药材。萧人是以萧艾为氏族原始图腾,因为萧在祭祀中的用途,而祭祀在古代是氏族活动中最肃穆而隆重的,所以古人创造这种草的图形时,就用甲骨文中的肃,上加草头组成,形成了氏族的名和族徽,萧人定居的地方称萧,建成的城堡称萧邑,最后建立了国家和产生了姓。
萧姓起源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萧”姓-2.jpg
萧氏始祖——萧大心
萧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:
一、出自赢姓
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“五帝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。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,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。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,因助大禹治水有功,而得姓嬴。伯益的后裔孟夸的后代被封在萧,亲商的嬴姓萧国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西周初,少昊氏族的后裔徐、奄十七国联合武庚及三监叛乱,周成王命周公旦东征讨伐,嬴姓萧国灭亡,子孙以国为氏。周公旦把萧国遗民封给其子伯禽,伯禽是鲁国始祖。外逃的萧国子孙被迫南迁于今江西樟树市西的萧水,一支向西迁移到湖南湘江上游的潇水,一支向东迁移到浙江萧山,嬴姓萧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。
二、出自子姓
周成王时,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,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,史称宋公,以奉商祀。微子启为商朝末帝纣王之兄,在平定武庚叛乱中立有大功。春秋初宋国由河北赵县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,即今河南商丘。传到宋湣公时,公元前682年宋国猛将南宫万杀湣公叛乱,公子御说逃奔萧,宋戴公之裔乐大心平定叛乱,公子御说继位为宋桓公,乐大心因功被封于萧,史称萧叔大心,子爵萧国为宋国附庸。春秋末公元前495年,子姓萧国灭于楚国,子孙以国为氏。子姓萧氏的历史有2700年。
外族基因融入
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,北方战争纷乱、政权更迭频繁、中原百姓南逃、外族入居华北。外族基因融入北方汉民中的事件不断地发生,北方萧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北宋以后。北宋北部的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、乙室已氏族、回鹘族的述律氏族、奚族石抹等五个氏族全部改姓萧氏,成为辽国第一大姓,北方地区的萧姓一下就增加了许多,到元朝时华北和中原的这部分外族全部成为汉族。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族的一部分、伊喇氏族集体改为汉姓萧氏,伊喇氏族的先民出自辽国的移剌氏族,在北宋时已有一部分改为萧姓,而舒穆禄氏族的先民出自奚族的石抹氏族。南方萧姓中融入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,涉及的重要的有关民族有苗、瑶、壮、土家、傣族等,南方的土著中的萧姓最早来自中原地区南下的萧姓汉民,加入土著后逐渐土著化,并形成了土著中的强大派系,在南方地区汉化的过程中很多土著的萧姓又回到汉族。
萧姓分布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萧”姓-3.jpg
萧姓分布频率图
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萧姓人口由64万增到739万,增长了11倍多,萧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。宋朝至今1000年,萧姓人口增加率是呈∧形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、四川、江西、湖北四省,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46.5%,其次分布于广东、河南、山东、贵州、重庆、福建、云南七省市,又占了萧姓人口的28.1%。湖南为萧姓第一大省,约占总萧姓人口的17.8%。全国形成了沿长江省份、南抵广东、东达山东的一块高比率萧姓分布区域。在600年期间,萧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,除由东南部继续向西、向南移民外,又向中原和山东的回迁成为重要的流向。
萧姓血型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萧”姓-4.jpg
萧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
萧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
O型占34.1%,A型占29.1%,B型占28.1%,AB型占8.7%。
姓名
萧何
萧何(公元前257年—公元前193年),西汉初期重要政治家、丞相,汉初三杰之一。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,秦末辅佐刘邦起义。攻克咸阳后,他接收了秦丞相、御史府所藏律令、图书,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、郡县户口,为刘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。楚汉战争时,他留守关中,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,是刘邦打败项羽的重要基础。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、英布等异姓诸侯王。惠帝二年(前193年)卒,谥号“文终侯”。
萧统
萧统(501年―531年),字德施,小字维摩。南朝梁代文学家,梁武帝萧衍长子,梁简文帝萧纲、梁元帝萧绎长兄。天监元年(502年)十一月,萧统被立为太子,然英年早逝,未及即位去世,谥号“昭明”,葬安宁陵,故后世称其为“昭明太子”。天正元年(551年),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,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。大定元年(555年),其子萧詧建立西梁,又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,庙号高宗。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《文选》(又称《昭明文选》)。
萧衍
萧衍(464年—549年),梁武帝,字叔达,小字练儿,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,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。南齐时,萧衍累官雍州刺史,颇受齐明帝宠待。502年,接受萧宝融“禅位”,建立南梁。在统治初期,萧衍改革前朝积弊,但是对门阀贵族却采取放任其发展的态度。在位晚期时,开始怠于政事,又沉溺佛教。548年,“侯景之乱”爆发,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,谥号武皇帝,庙号高祖,葬于修陵。
萧姓传统文化
郡望和堂号:萧姓的郡望主要有兰陵、广陵两个。萧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,主要还有定汉堂。“定汉”堂号来源于西汉名相萧何。萧何,沛县人,从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,始终帮助刘邦,直到建立汉朝。汉高祖在论功封赏时赞萧何功居第一,位列丞相,爵封酂侯。西汉初的一切律令典制,也均出自萧何之手,辅政匡君,奠定了西汉的政治和行政基础,为西汉繁荣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萧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:
收图兴汉;辅政匡君。
凤萧引侣;虎穴卫亲。
三瑞御史;八叶相公。
文著六朝;相传八叶。
春随莺燕至;歌引凤凰来。
家训格言:萧氏家训首推南朝齐大臣萧嶷。萧嶷是齐高帝第二子,兰陵人,封为豫章王,齐武帝时位进大司马。他处世谨慎,不轻易干预朝政,虽位高权重,常自思引退。萧嶷不但会做官,还会教育子女。他常告诫子女“凡富贵少不骄奢,以约失之者鲜矣。汉世以来,侯王子弟,以骄恣之故,大者灭身伤族,小者削邑夺地,可不戒哉!”即使到其临终时,仍把诸养子召到病榻之前,教育他们“当共同勉励,笃睦为先。才有优劣,位有通塞,运有富贫。此自然理,无足以相凌侮。”“勤学行,守基业,治闺庭,尚闲素,如此足无忧患。” 萧嶷身居高位,可谓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,然他的家教在当时士大夫习气盛行的南朝,堪称是有识之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