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的新排名:万姓晋级,谁家的姓被挤出前一百?-1.jpg
作者:金满楼
据最新报告,在2020年“百家姓”中,新生儿登记最多的姓氏是“李”,共72.6万人,最少的是“顾”,仅1.7万人。新闻出来后,很多朋友或许都想知道:“百家姓”的排名每年都有变化吗?自己姓氏的最新排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呢?
一、《百家姓》的溯源
在古代,只要读过一点书的人都能背出以下三句话: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;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”;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。原因很简单,古代孩童读书,基本都是从“三百千”开始。而这个“三百千”,就是通常说的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。以上说的三句,正是“三百千”的头句。
顾名思义,《百家姓》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姓氏的作品。作为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教材,《百家姓》在“三百千”中字数最少,全文仅568个字。从体例上看,《百家姓》四字一言,句句押韵,不过它的内容没有文理和逻辑,所以读起来虽然顺口,但背诵的话也很容易忘记。对于“三百千”的难易程度和学习顺序,明代理学家吕坤就曾指出:“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,先读《三字经》以习见闻,读《百家姓》以便日用,读《千字文》以明义理。”以此而论,学习《百家姓》主要是为了识字,同时也有助于日常生活,比如商铺伙计记账,就不能不熟练掌握《百家姓》了。
据南宋学者王明清在《玉照新志》中的说法,《百家姓》是“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”。这里说的“钱氏有国”,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钱鏐创立的吴越国;而所谓“小民”,就是某位不知名的读书人,因为没什么名气和地位,所以被称为“小民”。王明清认为,“赵钱孙李”作为《百家姓》的首句是有原因的,因为成书的时候是北宋初年,“赵”是本朝国姓,所以理当排在第一;因为作者是原吴越国的,所以“钱”排在第二;“孙”是吴越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,所以排在第三;“李”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皇室之姓,也就是著名词人、南唐后主李煜的姓。
王明清的说法并非定论,目前只能姑妄听之。实际上,《百家姓》最早的印刷版本,目前只能追溯到元朝时期,可见在宋朝时,《百家姓》尚未流行。目前通行版本的《百家姓》,直到明朝时才收录完整,并在明清两朝成为最初级也是最广泛的启蒙教材之一。清朝时期,又出现了一个增补版叫《增广百家姓》,这个版本图文并茂,而且列举了各姓氏的历史名人,由此深受广大学童的欢迎。
百家姓的新排名:万姓晋级,谁家的姓被挤出前一百?-2.jpg
二、《百家姓》的“排位战”
需要说明的是,《百家姓》的版本并非一成不变,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扩充和变化。例如,最初的《百家姓》共411个姓氏,后来增补到504个;而《百家姓》上的排名,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反映姓氏与人口的实际情况。
大体而言,中国人的姓氏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基本固定,由此形成了大姓、常见姓、少见姓和稀有姓的区分。近年来,随着人口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的提升,一些研究机构开始按照姓氏的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,由此所得到的姓氏排名,就是目前所说的“新百家姓”(其中尤以前一百位的姓氏为主)。
1987年5月,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杜若甫、助理研究员袁义达首次发布“新百家姓”,其研究结果表明,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,约占汉族人口的7.9%,其次为王姓和张姓,分别为7.4%和7.1%。除李、王、张三个大姓外,占汉族人口1%以上的大姓还有16个,这就是刘、陈、杨、赵、黄、周、吴、徐、孙、胡、朱、高、林、何、郭、马姓。据统计,这前19个大姓的人口加起来约占汉族人口的55.6%,而排前一百的姓氏总人口则占汉族人口总数的87%。
1987年发布的“新百家姓”尚属比较粗略的抽样调查。2007年4月,有关部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:王姓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,有9288.1万人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.25%;第二大姓是李姓,有9207.4万人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.19%;第三位是张姓,有8750.2万人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.83%。其中,排名前列的姓氏分别为:王李张刘,陈杨黄赵,吴周徐孙,马朱胡郭,何高林罗。据统计,前100个姓氏的总人口,占到全国人口的84.77%。
2019年1月,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,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新“百家姓”,其结果显示,王、李、张、刘、陈5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依旧占据头五把“交椅”,其中王姓、李姓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王”姓仅比“李”姓多61万人,看来第一大姓的争夺还会继续。此外,排名第101位的“赖”姓与排名第100位的“汤”姓仅差4.3万人,未来也有跻身“百家姓”的可能。
2021年2月,根据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,2020年新“百家姓”的户籍人口数量排名与前两年相比变化不大,“王、李、张、刘、陈”依旧名列前五。值得注意的是,万姓、欧姓已于2019年分别以275万人和261万人双双跻身新“百家姓”,常、汤两姓被排到了第101、102位。
百家姓的新排名:万姓晋级,谁家的姓被挤出前一百?-3.jpg
三、“百家姓”里的小变化
按照清朝时期的《百家姓》,其中共收入单姓444个,复姓60个。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可能不太接触到复姓,但在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中,复姓可不少见。一般来说,复姓又称“复氏”,指的是由两个及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,是中华姓氏中比较特别的一支。
从历史过程看,复姓的来源比较多,有的是从官名来的,比如“太史”、“司徒”、“司马”、“司空”,有的来自封邑比如“令狐”,有的来自居住地比如“东郭”,其他还有源于职业、先祖名、族系及少数民族改姓等等。
据统计,截止到2020年底,我国的第一大复姓是“欧阳”,共有111.2万人。其他常见复姓人数都低于10万,其中常见的如“上官”8.8万人、“皇甫”6.4万人、“令狐”5.5万人、“诸葛”4.8万人、“司徒”4.7万人、“司马”2.3万人、“申屠”1.9万人、“夏侯”1.1万人、“贺兰”1.0万人、“完颜”0.6万人、“慕容”0.5万人、“尉迟”0.4万人、“长孙”0.3万人。
近年来,有一现象颇值得注意,那就是姓名中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的人数快速增长,由此形成和复姓类似的“复合姓”现象。据统计,在1990年底,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的“复合姓”人数有11.8万人。到2018年底,“复合姓”人数增加为110万人。其中,“复合姓”主要集中在“张、王、李、杨、刘、陈、周”等大姓,其中排名前二十的为“张杨”、“李杨”、“刘杨”、“王杨”、“张李”等。
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,“子(女)从父姓”沿用了数千年。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,尤其妇女地位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,子女随母姓或加母姓的情形也并不稀罕。如根据2020年新生儿姓氏的选取情况看,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升为1:12,而且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。
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,《百家姓》不仅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,同时也与家谱、方志等一起构成了中国人的历史版图。在历史的不断衍化中,《百家姓》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和归属感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,这种文化是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。(刊于《海南周刊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