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一位大姓,在粤湘川赣地区最有影响。当今曾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.58%,总人口大约在772万。
曾的名义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曾”姓-1.jpg
曾,是古代蒸熟物的炊具。甲骨文中的“曾”字形是:下面田字形乃蒸锅用的“箅子”,上面逸出的两笔恰是蒸汽,表示蒸汽的上升和虚渺之景。金文的曾字,在下边增加了一个“口”形,表示蒸锅下部为盛水用的锅。小隶和楷书皆由此而来,构型基本一致,只是下部的“口”中增加了一横,表示蒸锅内有水。后来字形的发展出现甑,使得曾只表示虚之意了,失去了本义。
古代蒸熟物的炊具称为甑,在夏朝初期业已流行,而盛行于夏、商两代。发明甑的部落称为曾,带瓦字的甑是后人加上去的,原本没有“瓦”。曾人以甑为其氏族图腾,并确定了氏族名和族徽,曾人所居制造甑的地方自然是最早的曾地了,后来随着曾人的迁移,出现了许多带曾的地名,有规模和围墙的地方称曾邑,或加阝旁为鄫,最终形成了鄫国,出现了鄫、曾等姓。
曾姓起源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曾”姓-2.jpg
曾氏始祖——鄫侯
曾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:
一、出自姒姓
第一支源自姒姓。帝尧之时,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,鲧采用堵塞之法,九年治水不成功。舜继承尧的帝位后,把鲧放逐于羽山,起用鲧之子禹来治水,禹改用疏导之术,历经13年平息了水患,封于阳翟、即今河南禹州。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,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,国号夏后氏,姒姓。夏朝初,已流行用炊器甑,发明甑的氏族称曾人,是姒姓部落的一支。到夏朝中期,甑器十分盛行,曾人的地位也被提高,活动于河南方城北的缯邱。夏朝中叶,夏后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缯,子爵,缯子国在今河南方城北,缯、鄫、曾古时通用,也称鄫子国。商朝初,鄫国北迁于新郑与新密市之间的潧水。商朝末,东迁今河南柘城与安徽亳州之间的层邱,也作缯邱,鄫子国是商朝的盟国。西周初,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,北迁到山东苍山西北。到春秋后期鲁襄公六年,即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,后去邑为曾氏。姒姓曾氏的历史有2500多年。
二、出自姬姓
西周初,周穆王南征江淮时,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,穆王之裔封在缯邱,今河南方城北的姒姓鄫国的故地。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,封为侯爵,国势一度强盛。春秋初,楚国逐渐强大,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,灭了申、吕、应、霍等小国,曾国沦为楚的附庸,被迫东迁于西阳,今河南光山西南。战国初楚灭随国,迁曾国于随地,今湖北随州,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。姬姓曾氏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。
曾姓分布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曾”姓-3.jpg
曾姓分布频率图
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曾姓人口由46万增到772万,增长了近17倍,曾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。宋朝至今1000年,曾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∨形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四省,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57.1%,其次分布于湖北、福建、广西、台湾、重庆、贵州,这六省又集中了曾姓人口的28%。湖南为当代曾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曾姓总人口的16.6%。全国形成了江南多曾姓、江北少曾姓的分布现状。人口流动主要由江西和广东向西部的两湖和四川移民,全国形成了川渝鄂湘粤桂赣闽台联成一片的曾姓密集分布区。
曾姓血型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曾”姓-4.jpg
曾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O型占37.2%,A型占29.1%,B型占26%,AB型占7.7%。
姓名
曾子
曾子(公元前505年—公元前435年),本名,曾参,字子舆,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,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,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、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、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,被后世尊奉为“宗圣”。其主张修齐治平、内省慎独、以孝为本的儒家思想,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。他曾教授过孟子的师父子思,是上承孔子,下启孟学之人。他参与编制了《论语》,并著写了《大学》《孝经》等作品。
曾国藩
曾国藩(1811年—1872年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宗圣曾子七十世孙。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太平天国运动时,曾国藩组建湘军,力挽狂澜,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。在曾国藩的倡议下,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,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,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,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。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。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“曾胡”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,谥号“文正”,后世称“曾文正”。
曾仕强
曾仕强(1935年—2018年),国学大师、中国式管理大师,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,被称为“中国式管理之父”,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,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。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、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、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、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;著有《胡雪岩的启示》《易经的奥秘》《中国式管理》《家庭教育》《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》等,而最让大家熟悉的是他在《百家讲坛》中的演讲。
曾姓传统文化
郡望和堂号:曾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、鲁国、庐陵、东鲁等。曾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,还有三省、宗圣、荣庆等堂号。“三省”堂号出自春秋时孔子弟子曾参,曾参非常注重修身养性的工夫,每天规定自己从三方面检查,首先为别人做事,有没有尽到心呢?其次与朋友相处,有没有失过信呢?第三把老师教授的功课,有没有复习好呢?这就是著名的曾参三省。
曾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:
酒肉养志;童冠咏歌。
南丰撰史;西府迎亲。
舞雩逸致;坟典淹通。
两浙屏藩;三班判押。
宗传内无双学士;圣教中第一名贤。
家训格言:曾氏家训首推曾国藩。曾国藩,湖南湘乡人,清朝后期重臣,湘军统帅,卒谥文正。他长于词章考据,兼治义理之学,著有《曾文正公集》。有伟人称曾氏在学问上是“大本大源”之人,其思想影响了近代中国百年之久。曾氏教子根据其“爱之以其道”的精神,提出了世禄之家,鲜克有礼,骄奢淫佚,宠禄之过。居家以不取钱为本,行军以不扰民为本。世家子弟钱不可多,衣食当与寒士相同。不居大位,不享大名等一系列教子主张。曾氏家教的成功有三要点:首先读书要求明理,不求子女做官发财,不求子女早日成名;其次不为子女谋求任何庇荫;第三主张身教重于言教,读书和做人均严格要求。同治三年,其子纪鸿赴长沙乡试,他写信告诫“场前不可与州官往来,不可送条子,进身之始,务知自重”。曾氏的教子思想,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