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四位大姓,尤其在鲁豫大地最有影响。当今宋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.7%,总人口大约在932万。
宋的名义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宋”姓-1.jpg
宋字,从宀从木。宀字的本义:交覆深屋也,是古代的一种房子。在甲骨文中,宋字,以木为梁柱,架设在地上的居室之形。表示屋内有木制床几等家庭什物之义,其本义是居室。
支撑屋顶的木柱当为直木,在北方地区松木乃是先民们最容易找到的树种。松、宋同音,在林中谓之“松”,而在室内谓之“宋”,这也是北方先民视松树为神树的缘由之一。随着我们先祖在居室方面的发展和变化,宋字原本居室的本义消失了。后来,宋字多用作名字和地名,也多因为宋的本义而取之。宋氏族自然是崇拜居室图腾和从事建筑居室的一群人了,宋氏族的族徽图形逐渐发展变化成“宋”字,宋人所在地方成为宋地,建立的城堡成为宋邑,最终成为国名和姓了。
宋姓起源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宋”姓-2.jpg
宋氏始祖——微子启
宋姓的起源与演变:
一、出自子姓
商朝后期,商王武丁封其子于宋,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,伯爵侯国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,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。周成王时,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,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,为宋公,以奉商祀。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,商纣王之兄,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。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,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,即今河南商丘。宋襄公时,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,春秋五霸之一。至宋悼公时,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,即今江苏徐州。到公元前286年,齐国灭宋,子孙遂以国为氏。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,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。普遍使用宋姓是在国灭以后,这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。
外族基因融入
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,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融入,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,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中也有宋姓,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,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。唐宋以来,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,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。
宋姓分布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宋”姓-3.jpg
宋姓分布频率图
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32万,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7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三省,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34.3%,其次分布于四川、辽宁、黑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山西、吉林、湖南,这九省又集中了宋姓人口的40.5%。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4.4%,为宋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鲁豫冀、川鄂、东北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。
宋姓血型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宋”姓-4.jpg
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
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
O型占31.3%,A型占27.9%,B型占31.1%,AB型占9.7%。
姓名
宋玉
宋玉(约公元前298年—约公元前222年),又名子渊,战国时期鄢(今湖北宜城)人,宋国公族后裔 ,楚国文人,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,与唐勒、景差齐名。代表作有《九辩》《风赋》《高唐赋》《登徒子好色赋》《神女赋》等。宋玉崇尚老庄,曾事楚顷襄王。好辞赋,为屈原之后辞赋家,所作辞赋甚多。所谓“下里巴人”、“阳春白雪”、“曲高和寡”、“宋玉东墙”的典故皆他而来。
宋慈
宋慈(1186年—1249年),字惠父,中国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,被称为“法医学之父”。宋慈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,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,一生从事司法刑狱。长期的专业工作,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,晚年所著的《洗冤录》是世界上第一本法医专著,是法医学里程碑式的巨著。
宋应星
宋应星(1587年—约1666年),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、博物学家。他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、记录与研究,收集了丰富的农学和博物学资料。他的著作涉及自然科学、人文科学等不同学科,其中编著的《天工开物》被誉为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。
宋姓传统文化
郡望和堂号:宋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、西河、广平、敦煌、河南、弘农、扶风、乐陵、江夏等。宋姓的堂号主要有京兆和玉德。“玉德”堂号出自宋朝的宋庠和宋祁两兄弟,他们一同中进士。宋庠礼部考试第三,官至枢密使;宋祁礼部考试第一,官至兵部尚书,并著有《玉楼春词》,有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的名句,时人称为“红杏尚书”。两兄弟被称为大宋和小宋。
宋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:
广平守法;皇嗣延师。
父子同官;兄弟联科。
文苑英华;明廷圭璧。
节高拒马;理悟谈鸡。
更新正值青阳侯;待和先吟白雪歌。
家训格言:宋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、史学家,湖北安陆人。他与欧阳修同修《新唐书》,后官至工部尚书。他治家教子极为严谨。他生前著有《治戒》一篇专门训诫子孙,他告诫诸子办理丧事切勿流于陋俗迷信,不准子孙向皇上请谥号等,为史所颂。平时他也以儒家的“孝于亲,悌于长,友于少,慈于幼”的理论要求诸子,告诫他们应以友爱为重。他又主张多读书,认为只有“得数百卷书在胸中,则不为人所轻诮”。历代对宋祁教子友爱之道评价较高,值得现代的父母教育子女时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