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最多的第六大姓,尤其在西南和中原地区最有影响。当今杨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3.22%,总人口大约在4270万。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杨”姓-1.jpg
杨,是太阳之意,由“木”和“昜”组成。“木”特指神木,也称扶桑树,据说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,也称阳谷,《山海经》中对此有描述。“昜”就是“日升汤谷”之形意。居住于汤谷的氏族,通过观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记时,称扶桑纪历。这扶桑树也称杨树,以此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就是杨氏族,由此产生了杨氏族徽,最终形成了姓氏。
杨姓起源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杨”姓-2.jpg
杨姓始祖——杨伯侨
杨姓的起源:
出自姬姓
出自姬姓,分为三支,三支杨姓均出自周武王之后。杨姓得姓是在西周初,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周成王封其三弟叔虞在唐,史称唐叔虞。周康王封唐叔虞次子杼为杨侯,始以杨为氏,从此世上有了杨姓。杨国封地,乃是姜戎族中一支以杨树为图腾的古杨人的居地,今汾河两岸仍多杨树。杨侯传至第六世杨康,随周宣王北征,阵亡无后。周宣王命第五子涧,即尚父,以承其祧,直到周幽王时尚父才被封杨侯。犬戎虏周幽王,西周灭亡。周平王迁都洛阳是为东周。至周桓王时,杨国被晋武公所灭。这为第一支杨姓,这支杨姓一直活跃于山西洪洞、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三角地区,杨国灭后,族人经河南、穿湖北、涉湖南、越南岭进入广东。当代湘粤琼黔以及部分海外的杨姓都以周武王之孙杼,奉为杨姓的始祖。
第二支杨氏,唐叔虞之长子燮文由唐侯改封为晋侯,传至十一世晋昭侯时封其叔成师于曲沃,古城在今山西闻喜东,史称曲沃桓公。至周桓王时,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,史称晋武公。晋武公灭杨国,以杨国古地赐予其少子伯侨,伯侨之曾孙羊舌肸食采于杨邑,其后裔以邑名为杨氏。这支杨氏也有2700年的历史。
第三支杨氏,周景王之后封于杨,古杨邑为周朝一小邑,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其后裔也以杨为氏,这支杨氏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。
外族基因融入
进入晋朝后,姬姓杨氏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。西北氐族在今甘肃亚和县南建立了杨姓仇池国,直至北魏时才被灭,入唐以后氐族杨氏全部同化成为汉族。魏晋南北朝时,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,杨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。同时杨姓大家族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南北少数民族的血液,包括汉唐时期的鲜卑人尉迟氏、武都白马氐人、突厥沙陀人、南蛮人,宋时西夏党项人、丁零人,元时蒙古人,清时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、尼玛察氏、富勒哈氏、杨那氏、扬佳氏等。尤其东北地区满洲各族人的汉化,使东北地区的杨姓人口快速增长。
杨姓分布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杨”姓-3.jpg
杨姓分布图
人口分布
当代杨姓的人口已达到4270万,为全国第六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.22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4270万,增长了近18倍,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河南、云南、贵州四省,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.6%,其次分布于湖南、山东、河北、广东、湖北、江苏、安徽七省,又集中了杨姓人口的33.4%。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杨姓总人口的9%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、豫鄂冀鲁两块杨姓聚集区。
杨姓血型
寻根问祖——百家姓之“杨”姓-4.jpg
杨姓血型图
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
O型占32.7%,A型占28.4%,B型占29.7%,AB型占9.2%。
姓名
杨坚
杨坚(541年—604年),隋文帝,隋朝开国皇帝。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,改元开皇,灭陈后结束分裂,统一了中国。在位期间他对政治、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修定刑律和制度,巩固了中央集权,减轻赋税,推行均田制,对各族采取招安与军事防御并行策略,开创了“开皇之治”。
杨业
杨业(?—986年),原名重贵,北宋名将,官至云州观察使、判代州,赠太尉、大同军节度使。北汉建立后,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,任保卫指挥使,以骁勇远近闻名。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,于北汉灭亡后,遣使召见杨业,授右领军卫大将军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,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,威震契丹。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—1206年),字廷秀,号诚斋,“南宋四大家”之一,著名文学家、爱国诗人。他广师博学,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,诗歌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,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活泼自然,饶有谐趣的“诚斋体”。
杨姓传统文化
郡望和堂号:杨姓的郡望仅有弘农、天水、河内三地。以弘农最为著名,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,弘农杨姓最早居住在华阴县潼乡习仙里,即今陕西华阴卫峪凤凰岭一带。杨姓堂号很多,有四知、关西、河东、栖霞、秦和、鸿仪、安阳、鸿山、新杨、道南、信海、北山、赐书等。最出名的是四知堂,典出东汉关西人杨震,时任荆州刺史,有故旧夜赠金十斤,并说“夜无知者。”杨震拒收并严厉地说“事已发生,就是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何谓无知?!”赠者羞惭而退。杨震后来官至太尉。
杨姓的重要楹联有六副:
四知足畏;三喜同时。
摘星见志;立雪表恭。
才称敏捷;世济经纶。
痴姨不贪荣利,贵妃可壮门楣。
三相贤名齐凤阙;千金诗价重钟山。
祖德恢弘恪守鳣堂旧则;孙枝繁衍别开鸠水名门。
家训格言:杨椿,南北朝时期弘农华阴人,深得北魏孝文帝赏识,累官太保、侍中,75岁辞官归里,孝庄帝亲自送行。他训子有方,辞官临行前作《戒子孙》与儿子杨昱,告诫生活上要简朴,为人为官宜谨慎,“无贵无贱,待之以礼”。并指出自身的言行和处世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后代的长大,故告诫子孙守家业、存礼节、免骄奢、成名家,为后人树立世范。杨椿的治家之道深得史家称颂,史称其“言色恂恂,出于诚至,恭德慎行,为世师范,汉之万石家风,陈纪门法,所不过也。诸子秀立,青紫盈庭,其积善之庆欤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