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耕耘最有趣、最实用的心理学
微信通讯录上多了一个红点,心里是不是又激动了一下。“一个名叫阿凤3315的人请求加您为好友”,看到这个名字,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
对方什么身份?普通人?俗人?很真实的人?还是一个无聊寻求聊天的人。
不可否认,社会刻板印象是真实存在的,来源则有很多,道听途说、父母的言传身教、社交媒体思想的灌输,都有可能成为你讨厌或喜欢一个人的原因,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我们长久的生活经历。
心理学家:你的微信名字,早已暴露了你的一切-1.jpg
内群体偏见——喜欢自己群体的人
社会心理学上对于群体这个概念的解释是:任何形式上与自己归于同一种人或同一个圈子的人统称为内群体,而自己不喜欢或者与自己无关的人则称为外群体。
    内群体
    外群体
内群体有很多,比如,一个社区的街坊邻居;一所学校的同学或者老师;一间办公室的同事或者领导。把内群体和外群体相比较会发现,我们往往更加喜欢内群体。
有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归类,都会加强我们对这个归类的喜欢,就像把人们随机分为红队和蓝队,红队成员和蓝队成员都会更喜欢自己队伍的成员,这一现象叫做内群体偏见。
心理学家:你的微信名字,早已暴露了你的一切-2.jpg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第一,内群体偏见会给我们提供积极的自我概念,身边存在一个积极的团队或朋友,我们把自己归类于他们,会为此而自豪。
第二,内群体偏见会提供自我保护,我们像保护自己的声誉一样保护这个群体,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肯定也会反过来加强我们的融入。
幼儿时期,我们跟同性别的伙伴玩耍得更多,而到了青少年时期,我们往往不愿意跟自己成绩不相当的人为伴了,成年以后,我们更加现实,开始疏远那些差距太大的老友。
穷人们认为富人为富不仁,富人们认为穷人愚蠢无知,这些气盛都是内群体偏见导致的。
如果一个人的微信名与你差不多,你会更容易把他纳为自己这类团体的一员,也就会对你更有好感了。因此,你微信名字,一定程度上促使你被归于某一类人。
心理学家:你的微信名字,早已暴露了你的一切-3.jpg
心理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告诉了我们,我们更容易喜欢和自己有关的人事物。你叫未卜三生愿,他叫频添一段愁,是不是瞬间好感倍增;在外地打工的人们碰到自己的老乡,是不是倍感亲切;一个言谈举止、穿着打扮跟你类似的人,是不是更容易喜欢他。
哪怕在人群中只有一个跟你一样戴着眼镜,你都会对他比对其他人更加友好。根本原因在于,我们从他人身上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,因此加强对自己的肯定。
所以,你可能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微信名就判定与他是否可以有更多的接触。
心理学家:你的微信名字,早已暴露了你的一切-4.jpg
此外,大量的实验结果还告诉我们,人与人之间越熟悉,它们的误会也就越少。事实上,熟悉让人们感觉舒适,舒适感引发了喜欢。不光是人,包括名字、音节、一个画面片段、一个物品再多次出现以后,都会引起人们对他们的更多的正面评价。
一个人的微信名让你无感,但多次找你之后,你大概率对他会有一些好感。
看到这里,有些人会感到担忧,如果我有严重的刻板印象,我会误会多少人,轻信了多少坏人,又错过了多少好人?
对于这一点,我们大可不必担心,虽然刻板印象多多少少会导致我们对他人的误解,但它很多时候真的快速又有效。它帮助我们迅速的筛选我们想接触的人,尽量减少时间的浪费,把那些与我们生活轨迹相似的人挑选出来。
人的知觉非常敏锐,我们可以洞察很多意识层面做不到的事物。在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时候,刻板印象就是非常有用的信息。
心理学家:你的微信名字,早已暴露了你的一切-5.jpg
人的心理是非常神奇的,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刻板印象,要给自己留反思的空间,另一方面我们又非常依赖它,如果刻板印象真的消失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会障碍重重。
那么,刻板印象能消除吗?
答案是肯定的,但水滴石穿,非一日之功。
不断地磨炼自己,去观察、接触更多的人,让自己的接受范围越来越广,刻板印象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。
- The End -
作者 | 神奇小小
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
参考资料:《social psychology》
微信公众号:第一心理